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新闻线索在线提交

来自武汉“疫”线的感谢信:“谢谢你让我对新生活有了信心”

来源: 2020-03-03 06:53:17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希望这次疫情早日结束,你们也能早日与亲人团聚……虽然见不到你们帅气的容颜,但你们熟悉亲切的声音一直在身边回响,真心感恩你们……”这是一封写给在武汉江汉方舱医院支援的河南医疗队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患者对河南医疗队医生们的感激之情。像这样的信还有很多,他们用最真挚的文字纪录着这段在“疫”线的最难忘的记忆。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张超飞 通讯员 任雅彬/文图

    “希望疫情快点结束,你们能早日与亲人团聚”

    2月22日,武汉江汉方舱医院收到了两封来自患者的感谢信。其中一封是写给河南医疗队的王红民、万宇凯和李永丰医生,另一封是写给徐邵闽医生的。两封感谢信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患者对河南医疗队医生们的感激之情。

    “初进方舱,许多不习惯,加之病痛未愈,心情低落至极,但病房里河南医护团队的细心治疗,使我逐渐走出了阴霾。感谢河南医生团队王主任、万宇凯、李医生等不远千里来支援武汉,感谢你们不惧危险,提供如此专业的医疗服务。”

    写这封信的易女士,是2月6日住进江汉方舱医院的,如今经过两周治疗已经痊愈出院。信中所说的李医生,是孟津县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永丰。

    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打响之际,作为医院成立的专家组成员之一,李永丰负责对不易明确的发热患者进行会诊、讨论,决定患者的诊断及进一步处置。2月9日,当医院发出支援湖北的通知时,他凌晨4点就从家赶到医院报名请战。“我是一名党员,并且有着十多年重症医学临床经验,所以支援湖北我必须去。”李永丰说。

    李永丰的妻子朱瑞丽是一名儿科医生,每天同样坚守在临床一线。由于李永丰的父亲要定期去医院化疗,两个女儿便交由家中母亲照料。对于丈夫支援湖北的决定,朱瑞丽虽然有点不舍,但还是很支持。而让李永丰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父亲和大女儿,临走时不忘叮嘱妻子带父亲去化疗时要提前检查血常规,看白细胞和血小板情况。他的大女儿今年10岁,对疫情有了解和认知后产生了一些恐惧心理,他交代妻子要时常鼓励孩子,面对疾病要勇敢,学习上也不能放松。

    “希望这次疫情能快点结束,你们也能早日与亲人团聚,你们太辛苦,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所付出的关爱。虽然见不到你们帅气的容颜,但你们熟悉亲切的声音一直在身边回响!真心感恩你们,大爱无疆!”易女士在信中这样感谢,诚挚的谢意和朴实的语言,在带给医护人员感动的同时,也让人充满了战胜疫情的信心。

    “感谢徐大夫,把病人当亲人,他做到了”

    另一封感谢信是一位有甲状腺全切史的患者杨女士写的,信中提到的徐邵闽同样来自孟津县第二人民医院。

    杨女士因6年前做过甲状腺全切手术,需要长期服用一种药物来维持身体的内分泌。入住江汉方舱医院十多天后,她随身带来的药仅剩下一颗,连一天的用量都不够。而方舱医院内储备的多为治疗新冠肺炎药物,她并不确定能否开来这种药,情急之下就向当天的查房医生徐邵闽发出了求助。

    了解情况后的徐邵闽,一边叮嘱杨女士甲状腺药物不能久停,一边为杨女士寻找这种药物。当天中午12点左右,杨女士从徐邵闽那里得知方舱医院里没有这种药物,但表示会帮她加急申请。

    当时杨女士并没有太当回事,因为方舱里每位大夫当班的6个小时里,要管理50多张床位,还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处理,所以并没有奢求真能为她找到药。

    然而第二天早上,杨女士还在睡梦中时被一位护士轻轻唤醒,并把治疗甲状腺的这种药物递给了她,杨女士先是感到震惊、不敢相信,最后怀着满满的感动接过了药。

    “感谢江汉方舱里面每一位为我们付出的医护人员,尤其感谢徐大夫,把病人当亲人,他做到了。谢谢你们,我们会加油的!”在感谢信的结尾杨女士这样说道。对于患者的感谢,徐邵闽则表示他只是给了病人关心和鼓励,为他们解决问题,也是医生应尽的职责,而他最高兴的就是看到患者能尽快好起来。

    “孩子,你真棒,你让我对新生活开始有了信心”

    “刚进入方舱医院的时候,我因为恐惧不跟别人说话,甚至不敢下床,在王海涛医生的帮助下,我恢复了信心并最终战胜了病魔,在这里也没什么表示,就写了这封感谢信……”

    2月26日,武汉市江汉方舱医院,来自孟津县第二人民医院的王海涛也收到了一封感谢信。王海涛是孟津县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二区主任,作为河南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成员,到武汉后被分到了江汉方舱医院。

    “刚踏进方舱时内心也有恐惧和担心,但随着与病人的接触,慢慢就克服了恐惧心理,因为这些病人远比我们承受的更多。”王海涛说,虽然方舱医院都是确诊的轻症患者,但这些病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则是内心的恐惧。这其中有人因为焦虑而经常吵架,甚至不服从安排,撕烂医护人员的防护服;还有患者会默默待在一旁,不愿跟人交流,从来看不到脸上的笑容,“这是因为他们心理受到了严重创伤,出现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疾病”。

    有几次查房过程中,王海涛发现有个患者总是蜷缩在被窝里,一旦跟她说话,回答声音特别小,而且会蜷缩得更厉害,刻意与人保持距离。对心理疏导有一定基础的王海涛发现这一情况后,就试着用暗示疗法想让患者主动交流,但都以失败告终。

    经过多次仔细观察和了解,发现这种情况是由于过度恐惧造成的惊恐障碍。之所以那么害怕与人交流,是因为她一家人都感染了新冠肺炎,公公婆婆已相继去世,老公在重症监护室,儿子儿媳孙子也在方舱医院,她是他们家最后一个进来的。听了患者的讲述,王海涛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继而用代替疗法帮患者缓解压力。在王海涛引导下,患者放开心扉哭了出来,停止哭泣后不久整个人精神也好多了。后来开始主动找王海涛聊天,并配合医护人员检查治疗,没过几天就痊愈出院了。

    “孩子,你真棒,你让我学会了哭泣,也让我对新的生活开始有了信心。”出院当天,这位患者对王海涛再三表示感谢,并主动跟他合影留念,而那封感谢信也是该患者的真情流露。

    自进入方舱医院工作以来,王海涛发现主动来找他谈心的患者越来越多,大部分都是带着恐惧心情过来,离开的时候则是一脸笑容。“虽然我很累,我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还经常会因为缺氧的症状感到恶心想吐,但我都忍了下来,因为每逢看到患者脸上露出的笑容,我就很开心,感觉再苦再累都值得。”王海涛说。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邮箱:jinbw2004@126.com。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19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全网中心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