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栏目

做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量水而行”

来源: 2019-11-19 08:15:43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编者按】

     一条大河,源远流长,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这条大河,桀骜难驯,曾带给沿岸百姓深重灾难,至今还体弱多病、水患频繁。这条大河,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怎样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11月11日起,《河南新闻联播》推出六集系列报道《黄河新时代》。

    黄河作为全国第二长河,天然径流量只有长江的6%,但她要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哺育全国12%的人口,水资源供应非常紧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做好黄河水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了根本遵循。继续来看《黄河新时代》系列报道第五集《量水而行》。

    河南通过粮种改良实现减少用水、提高产量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常年小麦种植面积超过八千万亩,其中近六千万亩属于灌溉地小麦,每年需要两到三次灌溉,农业节水潜力巨大。

    秋雨刚过,洛阳农林科学院的小麦专家就来到洛宁县小建乡的示范田测土配方查看墒情,为即将播种的旱地节水小麦做准备工作。

    小建乡地处黄河中游丘陵地带,打井不见水,农业望天收。洛阳农林科学院培育的旱地节水小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根又细又多,长度可达两米五以上,即便在灌溉水量极小的情况下,小麦依然可以汲取土壤深层的水分,达到高产。

    洛宁县丰豫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易友安介绍说:“以前一亩地平均产量500来斤,现在通过粮种改良、用优质(旱地节水)品种,一亩地产量能达到八百到一千斤,在少用水、不用水的情况下(产量)翻一番。”

    “我们河南如果有两千万亩一年少灌溉一次,一亩地节省60立方米水,两千万亩就节省12亿立方米的水,相当于一个小浪底的存水量。”洛阳农林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副所长吴少辉说。

    目前这种节水小麦和旱地水分高效利用技术已经在河南、山东的沿黄灌区,以及山西、陕西等沿黄干旱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推广。

    多措施降低黄河流域农业及工业用水

    作为我国北方唯一横贯东西的巨川大河,黄河孕育了早期的农耕文明,直到今天,农业生产依然是黄河流域第一用水大户。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军涛说:“上世纪90年代,农业用水的比例大概占到92%,经过这30多年的发展,我们通过渠道衬砌,实行喷灌、滴灌、地下低压管道灌溉,还有种植结构调整、土地平整等措施,降低了农业用水的比例,现在黄河流域农业用水大概占到70%左右。”

    仅次于农业用水的是工业及三产用水,占黄河流域总取水量的18%左右。

    大唐三门峡发电公司,以前每年消耗黄河地表水高达三千多万吨。去年投资1.5亿元建成城市中水再利用项目,用污水处理厂的中水作为发电机组循环水,企业使用的黄河水有一半被置换成了中水。

    “每年减少用水量500万吨,每年节约生产成本700多万元。”大唐三门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副总经理胡庆伟说。

    近年来,通过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工艺,黄河流域节水水平不断提高。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877立方米减少到46立方米,农业实际灌溉定额由542立方米减少到385立方米。

    高质量发展

    首先是资源的高效合理科学利用

    与此同时,黄河用水调度工作纳入法制轨道。2006年,我国第一部流域水量调度管理行政法规《黄河水量调度条例》施行。以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行政责任体系逐渐建立,河湖长制体系不断完善,水量调度责任压实,超计划用水得到有效遏制。各地根据《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安排重大项目,节水机制更加健全。国家发改委两次调整黄河下游非农业用水渠首工程水价。在内蒙古、宁夏两地开展了水权转让,实现了“农业节水得到补偿、工业用水得到保障、用水总量得到控制、用水效益得到提高”的多赢目标。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黄河流域工农业生产、生活及生态用水需求旺盛,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严峻。缺水,依然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金凤君介绍:“从黄河流域整体来看,这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比较脆弱,要在这里边处理好发展与资源高效利用的关系,应该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指导来推动这个地区的产业发展,我觉得高质量发展在这个地区首先是资源的高效、合理、科学利用。”

    新时代,在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路上,唯有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做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这篇大文章,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据大象新闻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今报网商务合作招募中,诚邀合作伙伴,联系电话18737167215。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19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全网中心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