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栏目

“夏都”之争能否“拨开云雾”?

来源: 2019-10-21 02:15:49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专家多次论战到底是不是“夏都”

    10月19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面向专家学者、媒体记者首先开馆。开馆仪式前,许宏早早站在大厅里,与大家寒暄。在微博上,这位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拥有近百万粉丝,称得上考古学大V。作为二里头发掘工作如今的领导者,许宏在二里头的身份认定上十分谨慎,“我只能说,二里头很可能是夏,但如果找不到文字证实,怎么能把传世的文献和考古发现的盆盆罐罐一一对应呢?王国维先生就提出了‘二重证据法’,即传世文献与出土文字材料互证,这也是考古学的主流。”

    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黄铭崇则表示,如果没有字证,没法说二里头“100%”是夏王朝。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持同样观点,他同时强调,现在没有人怀疑殷墟是商,为什么?因为发掘后,甲骨文与传世文献能够互证,确凿无疑地证明了商代的存在。

    对于许宏来讲,直接发掘者的身份、公众面前的活跃度,让其代表谨慎者,站在了争论的风口浪尖。

    2018年4月22日三联新知大会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庆伟与许宏就“夏代信史之争”展开了讨论。孙庆伟认为:过于依赖王陵、文字等偶然性的发现,实际上偏离了考古学探讨问题的轨道。孙庆伟主张既从传世文献的角度详细考察夏代的王世、积年、都邑、族氏和重大史事,又用“文化比较法”重点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诸遗存和二里头文化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证夏代的信史地位。

    两人多次在各类会议上争论,几乎每次碰面都针尖对麦芒,北大著名学者李零、朱凤瀚、赵辉、徐天进等也都参与其中。

 

    二里头把中国文明史前推了300多年

 

    如果二里头不是夏,那它会是什么?对此,连许宏也对记者说:“我也说,它最可能是夏,极有可能是夏,但关键是没发现文字,没法板上钉钉。”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则认为,二里头身份认定的背后,其实是东西方学术观点的碰撞,“西方学者流行的观点是,只有发现文字,才能证明身份是什么,我们觉得这样看不全面。文字只是当时的一种遗存,但和它同出的玉器、石器、陶器、铜器难道不反映当时社会的面貌吗?我认为,二里头遗址‘夏都’的名头坐得很稳,这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成果,也是综合多学科研究的结果。”

    “在夏商甚至更早的时代,文字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甲骨文也更多用于祭祀,找不到夏的记载并不能影响二里头和夏的认定。”赵晓军觉得,在古书中夏的活动范围,我们发现了这样一座王都,周围又没有与之相媲美的遗存,这样彼此印证,如果坐不实二里头“夏都”的身份,岂不是很冤。

    尽管学术上争得十分热闹,但学者之间却一团和气。即使较为谨慎的学者也都承认,时至今日,无论“姓不姓夏”,二里头的学术意义并不会打折,因为“二里头就在那里”。

    “二里头是考古学家一铲一铲挖出来的,它真实再现了公元前3800年到3500年中亚地区中国最强大王朝的文明,对建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有很大帮助。”陈星灿说,二里头最大的价值是把世界公认的、无争议的早期中国历史由商向前推了300多年。而在此之前,国外对中国文明只承认到商周。

    “《剑桥中国史》当时是从商开始写起的,但现在西方学界已经开始认可二里头。”陈星灿告诉记者,二里头无论是青铜的使用还是礼乐制度,与商周一脉相承。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谁可以取代二里头。

 

    争议中定名“夏都”

    荏苒六十年,二里头的身份何时能“拨开云雾”?

    在坊间,围绕着二里头的争议则从现实中蔓延到网上。有网友发表文章称《必须把许宏调离二里头,否则,夏朝得不到实证》,也有人说,作为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许宏缺少“夏的情怀”,“甚至有可能把关于夏朝的证据偷偷毁灭了”。

    尽管对于考古学者来说,这样的质疑有些过头,但许宏不以为然。他对记者说:“民族情感我理解,但学者是从材料、证据和逻辑推导过程,至于学术以外的、不用学术思维的质疑跟我无关。”

    也有几个网帖称,“二里头称不上是‘最早的中国’,位于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才是最早的中国”,“二里头不是夏都,陕西阳城才是夏都”。对此,许宏、陈星灿等专家均表示,学术上的争鸣可以有,网友的情感也可以理解,但考古还是要以证据和文献为准绳。

    而在官方层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命名也几经周折。2017年3月23日,国家文物局在回复洛阳市文物局《关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项目选址的请示》的批复文件中,曾明确提出“我局建议该遗址博物馆名称中不含‘夏都’”。不过,洛阳文物局2018年12月在征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馆徽设计方案文件中,却使用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馆徽征集方案的名称。同年12月7日,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以行业资讯的形式转载了这一征名公告,并沿用了洛阳文物局中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称呼。

    到了今年7月12日,新华网刊发消息称:记者从洛阳市文物局获悉,河南省编办同意将原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正式更名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至此,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官方认定”完成。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在10月18日下午召开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新闻媒体吹风会”上,洛阳市副市长魏险峰在发布词中表示,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王朝——夏代中晚期的都城所在”。坐在一旁的,正是同样具有官方背景的陈星灿。

    他对记者说,尽管学术争鸣还在继续,但博物馆冠以“夏都”也“未尝不可”。“现在只是缺少了学术认定的一环,但从老百姓的立场上讲,你挖了这么多年,总要给一个交代吧:二里头是什么,它和仰韶文化有什么不同?从这个意义讲,二里头最有可能是夏都”。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今报网商务合作招募中,诚邀合作伙伴,联系电话18737167215。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19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全网中心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