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栏目

“将军县”红绿谱芳华:深入挖掘红、绿资源 新县努力探索全域旅游实践

来源: 2019-09-26 08:17:20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金秋时节,硕果满枝头,是绵延起伏的大别山区最美的季节。

    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老区人民的牵挂,来到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新县田铺大塆创客小镇考察调研,总书记温暖的话语、殷勤的嘱托,鼓舞了老区人民的心,并为推动老区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新县,是一个具有革命传统的红城、一个植被覆盖率高达95%的生态绿城,这里点缀着一个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美丽乡村。近年来,靠着深入挖掘红、绿资源,努力探索全域旅游实践,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明星县。□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李光远 龚雪通讯员 聂建武/文 记者 章继军 通讯员 韩家东 汪洋/图

 

    红色热土滋养老区儿女

    在革命时代,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留下了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战斗足迹,走出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43位开国将军,培育了50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人口不足10万的小县城,有5.5万名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

    “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是对新县革命斗争史的真实写照。新县是全国著名、河南省唯一的将军县,被列入国家“1231”红色旅游工程,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在郭家河乡塆店村天台山下,住着一对七旬老夫妇张爱华和潘国章。从1964年至今,这对夫妇义务上山守护着红军战士们留下的革命文物,也守护着那段难忘历史。

    1927年,黄麻起义的惊雷在三十公里外的黄安县城(今红安县)响起,鄂豫皖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序幕由此拉开。从那时起,在郭家河人民投身革命的洪流中,不到一万人的小镇,先后就有3500多人献出生命。

    这里诞生了鄂豫皖边区第一所高校——列宁高级学校;孕育了全国知名的“双百”人物叶成焕、大别山“江姐”晏春山;走出了“大别山红旗不倒”代表人物刘名榜等10余位将军和14名地师级以上领导干部,是远近闻名的“将军之乡”。

    原址上修葺的红军亭、红军田、红军井、红军洞,讲述着从1927年到1946年,红军的发展、军民和谐共处,以及大别山游击战争的故事。

    红色是新县最厚重的底色,作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著名的革命老区、将军县,全县365处革命遗址,每年来此接受红色教育的游客达200多万人次。

 

    创客小镇唤醒沉睡财富

 

    在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苍松翠柏之间,静静安放着开国将军许世友的墓穴。

    墓前石阶上,堆着码放整齐的茅台酒瓶,这是人们前来瞻仰时带来的——以此向这位热爱茅台酒的开国将军表达敬意。

    在田铺乡,每年前来拜谒、观瞻将军墓的游客达50多万人次,这给了当地发展旅游的信心。“美丽乡村”建设开始后,田铺乡的独特优势被逐渐发掘。这里生态完整,保留土坯墙体、斜顶瓦房的豫南建筑,同时融入了马头墙、天井等南方户型,先后入选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与中国景观村落。

    2014年起,田铺乡政府与田铺大塆的村支两委开始着手村庄改造建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环境综合整治,并结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资源优势,将田铺定位“将军故里,生态家园,创客小镇”。

    他们成立了农村合作社,招村民入股分红;与旅游公司合作,改造旧房危房,搭建一个属于田铺独一无二的创客小镇:这里既有地方土特产、民俗农家乐、农耕体验区,也有公益创客平台、咖啡馆、书吧、主题商店,未来还会有登山古道。

    田铺大塆中心有一座池塘,塘边的茶社主人韩光志是村里的电工,见证了村容村貌、每家每户的变化。“以前,村里都是土路,路上堆着垃圾。雨天一出门就是一身泥,风一刮一身灰,夜晚黑得吓人,静得可怕。现在,不光路好了,废弃的房子重修了,人气也越来越旺了。”

    青壮年的回归,给村庄带来活力。新县是劳务输出大县,但近几年,一些外出人员开始陆续回到家乡,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甚至创业。

    韩光莹在外务工24年,几年前去了韩国,攒了一些钱,给家人在县城买了房。2016年,他在韩国上网,看到关于家乡的报道,十分激动,办完手续就回来了。按照儿时对老房的记忆,结合在韩国看到的民宿特点,他把原先废弃的老屋,重新修建,起名“老家寒舍”。2019年9月16日,习总书记来到田铺大塆,走进了他的“老家寒舍”。用韩光莹的话说,他的小院不用打广告了。

    田铺大塆只是一个缩影。在新县,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以“红”配“绿”的魅力发展乡村旅游,搞活农村经济的案例比比皆是。

 

    古老村落传递新的时代感

 

    “古”,是新县发展古村落旅游的最大优势。

    作为古建筑保留完好的传统村落,丁李湾见证着“李氏庄园”七百年兴衰史。

    据村史记载,丁李湾始于元代,盛于清代,乾隆初年达到全盛,曾有“新县城一圈,不如丁李湾一湾”的老话。

    2013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丁李湾的老房子、泥土路得到修整,水电管网得到完善。

    2013年12月,村民们成立了“丁李湾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农业生态园,发展旅游产业……

    周河乡的西河村有700多年的历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缺少的是整体规划、设计和运营。原本是个地处深山的贫困村,最不景气的时候,村里仅剩下30多位留守老人,路边是一个挨一个的用木棍胡乱搭建的猪圈和羊圈。

    2013年,新县启动实施“美丽乡村生态新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倾力打造红色历史、绿色生态、古色乡村三条精品旅游线路,西河村被列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

    经过专家多次调研,确立了“村民的西河——再造和谐自主的宜居家园;历史的西河——传承地方特色的古村文化;旅游的西河——开展最小干预的精品度假;生态的西河——实行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四大目标。

    建设过程中,为了尽可能保持原有状态,专家们保留了场地内部的建筑部分,甚至保留了上面的标语文字。“西河古村落邮局”、“中国东峰书画艺术研究院”、“贰两毛尖”茶舍等10余家特色小店散落其间。三百年的古法榨油机器、一百年的木制缝纫机,通过专家与村民的共同努力,再次投入使用,村民们惊叹:原来手中的这些物件,不仅具有新的时代感,还可以带来财富。

    西河大湾保存完好的古树老宅、青砖黛瓦、小河流水和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让游客流连忘返。几年来,全村涌现出40多家农家乐和农家民宿,累计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4000多万元,带动1200余名群众就业,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回家乡创业的经营者一年收入达10万至30万元。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今报网商务合作招募中,诚邀合作伙伴,联系电话18737167215。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19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全网中心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