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栏目

周口商水县: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巧媳妇”家门口编织幸福生活

来源: 2019-05-08 07:15:56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编者按】

    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叮嘱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河南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总书记点了题,河南必须答好题。怎么做才能有新担当有新作为?3月18日至20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到信阳市调研期间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要义,把牢方向、强化担当,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东方今报·猛犸新闻推出“乡村振兴 河南实践”大型新闻专题策划报道,派出多路记者,深入一线,走访报道河南各地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推出的新举措、新作为。今日聚焦周口商水县、济源五龙口镇山口村。

    位于豫东的周口商水县是农业大县,拥有125万人口,是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当地统计的数据显示,商水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有30万人,留守妇女18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贫困人口。如何调动留守妇女的积极性,改变贫困的现状,商水县通过“巧媳妇工程”, 走出了一条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改善了群众生活,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近日,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再次走进商水,看商水县“巧媳妇”如何在家门口编织幸福生活。□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田林

    见习记者连权权 通讯员魏红/文图

    创业成功  成为产业领路人

    “以前发愁生产的渔网没有销路卖不出去,现在每天都在紧张地赶制渔网还供不应求,目前,我们的渔网已经走出了国门,发往了全世界,现在已经发展了30多个分厂、40多个联系点,带动群众就业近10000人,其中‘留守妇女’占了三分之二。”聊起渔网产业,周口商水县龙巢网业的掌门人罗国昌说,

    罗国昌的龙巢网业在商水县已是知名企业,罗国昌是当地渔网业的领头羊——商水县渔网协会会长。

    1999年,罗国昌高中毕业,和同龄人一样,怀揣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对繁华都市的向往,他只身来到浙江金华、台州等地打工。打工生活也给了他一个契机,在浙江省打工时,他在浙江兰溪市看到当地村民编织渔网,经过了解得知,当地家庭妇女一天的工资能达到100多元,而当时周口的工人每天的工资才一二十元。罗国昌决定抓住这次机会,他辞掉原来的工作,经过努力,罗国昌先后在兰溪、临海学会了渔网编织这一技术。

    在周口市政府号召的返乡创业大潮中,2005年,罗国昌在商水县练集镇平店乡敲开了渔网加工业的大门,创办了龙巢网业。

    “最初厂子里只有6个人,一年才生产8000余条渔网,且没有销路,厂子一直在亏损。”罗国昌说,为了打开销路,他挎着背包带着自己生产的渔网样品,既当老板又当业务员,走往全国各地推销自己的产品,销路逐渐打开。

    与此同时,在商水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创办的工厂也蒸蒸日上,资金、厂房都得到了解决,公司由最初只有20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现在近万人的手工编织企业,大多都是留守妇女和老人,其中,残疾人、贫困户参与就业的有300多户,合作分红帮扶的贫困户就有227户。

    一张渔网

    “网住”幸福生活

    据介绍,商水县全县从事渔网加工产业的人员目前有7万人,从事渔网加工站点有336个,全县24个乡镇的渔网加工已实现全覆盖。该县练集镇,大小渔网加工厂更是遍地开花,厂房里的工人干得热火朝天。据介绍,在厂房里编织渔网的工人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成品渔网则是“留守妇女”在家中加工完成的,企业免费为这些“巧媳妇”进行培训,村里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编织渔网的农村妇女,形成了一道“风景线”。

    该镇55岁的王桃英,刚接触编织渔网不久,看上去对这门手艺明显生疏,但非常认真。“以前农闲时,总是邻里之间家长里短的唠闲话,现在都是大家比着看谁织渔网织得多、织得好,同时又能兼顾着家里,两不误。”王桃英说,平时有什么不会的,厂里会有人到家里进行指导,这对王桃英来说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

    该村58岁的家庭主妇高影,几年前家里的条件在当地来说算是比较优越了,可是老伴儿李中正的一场大病,打破了原本安逸的生活,为了给老伴儿看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才算保住了命。“突然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出得了癌症,治愈希望不大。”李中正说,但是由于他乐观面对病症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慢慢地病情得到了好转,让他看到了生命的奇迹。虽然病情得以控制,但是已经倾家荡产、家徒四壁,并且这场重病造成李中正的身体已经再不允许劳累。于是,他便在家里帮助妻子做起了连接渔网龙骨的工作,如今连接渔网龙骨,已经成为他们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高影的手艺好,一天能做出一二百条,平均每天挣100元左右,满足了家里的生活开销,并且不耽误做些其他事情。家里满院种了绿油油的蔬菜,又迎来了平静的生活。

    巧媳妇工程实施 帮助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

    周口市商水县是农业大县,拥有125万人口,是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农村青壮年们纷纷外出打工,留守妇女日益增多。

    2012年,为了摆脱贫困,商水县决定实施“巧媳妇”工程,帮助农村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2013年12月23日,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指出,要重视“三留守”问题,做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商水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依托各乡镇传统手工业优势,因势利导、精准施策,大力发展“巧媳妇”工程,该工程是帮助农村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帮助增收的一个项目。

    据介绍,在项目的选取上,商水县则选择风险小、带富能力强的项目吸引贫困户广泛参与,同时选取以手工业为主,适合农村妇女在家里操作加工的项目,在发展模式上实行“协会搭桥、政府引导、企业领办、留守妇女参与,零风险保障,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采取企业总部在产业集聚区、乡村设分厂、家庭当车间的方式,灵活组织生产。为方便群众生产,企业服务送货上门、回收产品上门,农村不同年龄、不同技能、不同身体状况的人群均能参与生产项目,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促进了“巧媳妇”工程的快速发展。

    经过几年的运作,目前“巧媳妇工程”已涵盖20多个领域,培育出渔网编织、服装服饰、无纺布制品三大特色主导产业,遍布全县25个乡镇(场、办、集聚区)。形成了“巧媳妇”工程示范基地、企业、加工点585家。形成了以龙巢网业、渔跃渔业为龙头的渔网编织产业,企业和加工站点336个;以河南阿尔本制衣为龙头的服装服饰产业,企业和加工站点106个;以凤林环保袋加工厂为龙头的无纺布、玩具产业,加工点60多个。

    “巧媳妇工程”的健康发展,带动了商水县的经济效益,对摆脱贫困增加了一条“高速公路”,使留守在家里的“巧媳妇”都实现了家门口有活可做、有钱可挣的愿望。

    ■专家点评

    产业振兴要打造特色品牌

    一张蓝图绘到底

    □杨建国 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

    商水县以“巧媳妇工程”为代表的产业扶贫模式,从产品和市场两个需求端入手,把千家万户与市场前景好的产业结合在一起,以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为主要方向,形成了一套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商水县通过“渔网产业链”带动农民脱贫,把脱贫攻坚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县域经济发展与脱贫攻坚双轮驱动。

    未来两年将是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并存和交汇的关键时期。产业扶贫需要主动有机衔接、全方位融入到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中去,商水县以此筑牢产业发展基础,以人为本,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以此巩固扩大脱贫成果。

    对于商水县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我有以下两点建议:

    加强完善产业链完整,提高产业附加值。避免出现扶贫项目小、乱、散等问题。要充分利用“特色产业+电商平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产业、文化品牌和名片。

    做出具有商水特色的文化,包括乡土文化和产业文化。不简单复制,不盲目跟风,做好顶层设计,乡村振兴一张蓝图绘到底。

    渔网编织已成商水县“巧媳妇工程”主导产业之一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今报网商务合作招募中,诚邀合作伙伴,联系电话18737167215。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19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全网中心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