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栏目

南阳西峡县石界河镇: “颜值”“内涵”并驾齐驱 产业脱贫变“输血”为“造血”

来源: 2019-04-29 12:57:05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编者按】

    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叮嘱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河南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总书记点了题,河南必须答好题。怎么做才能有新担当有新作为?3月18日至20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到信阳市调研期间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要义,把牢方向、强化担当,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东方今报·猛犸新闻推出“乡村振兴 河南实践”大型新闻专题策划报道,派出多路记者,深入一线,走访报道河南各地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推出的新举措、新作为。今日聚焦南阳西峡县。

    春日的龙乡西峡,千山叠翠,万木竞绿。

    位于八百里伏牛山深处的西峡县石界河镇,距县城69公里,共有9个行政村75个村民小组,1.16万人散居在147平方公里的沟沟壑壑中。“抬头看见山、出门就爬坡、基础条件差、资源禀赋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该镇改善村貌育景观、扶贫攻坚促脱贫、心系民生惠群众,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张定有 见习记者 魏广宝  通讯员 封德  王玉贵/文图

    景观廊道显魅力

    春光明媚,草木葳蕤。走进石界河镇S331省道景观通道,徽派民居高低错落,典雅而别致,村头巷尾的墙壁上,一幅幅浓缩乡愁的素描和油画更是引人注目……

    “俺村的环境一点也不比城里差,经常有外地人来参观,你看这房屋改造得多时髦!”刚一进村,冬青树村惠民超市老板陈建党就对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说。

    对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该镇把省道沿线的走马坪、石界河、冬青树等三个村作为景观廊道来打造,促使三村审美同步,连点成线,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全镇全面铺开。

    “山区乡镇群众居住分散,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规划引领,量力而行,像居家过日子一样,‘今年先添置一台电视机,明年再买洗衣机’。”镇党委书记黄磊介绍说,“花小钱办大事,注重在原有基础上精雕细琢,不搞大拆大建,注重风格品位上的统一,不强调整体建筑上的一致,既达到了美化的视觉效果,又得到了群众的拥护支持。”

    在建好景观廊道的基础上,依托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石界河镇改造房屋400余间、修建文化墙1000多米、绿化空地5000多平方米;围绕全县“七改一增”、“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重拳出击,累计改厨、改厕、改院169户,清理陈年垃圾1.8万多立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95盏,硬化村组道路9公里;改造提升村室9个,文化广场6个;创新“爱心超市”载体,建成“镇+村+商场”模式爱心超市6个,对贫困户户容户貌、个人面貌等方面进行评比打分,又使乡村振兴战略和扶贫攻坚战略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聚合力

    冬青树村的魏玉怀2016年5月被评定为贫困户后,责任组组长李春锋鼓励他种植香菇脱贫,他和父亲享受了5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2016年,魏玉怀种植袋料香菇4000袋,收入突破14000元,2017年,他种植袋料香菇4200袋,加入了合一园菌果药专业合作社,享受产品统一售卖等便利,收入达到21000余元,实现了脱贫摘帽。2018年,他种植的袋料香菇又增加到5000袋,根据市场行情,收入达到26000元。前不久,魏玉怀被评选为全镇“自立自强”脱贫标兵,他的事迹还上了2018年12月10日的《光明日报》。

    靠自身动力发展产业脱贫的不止魏玉怀一人。

    为使“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镇党政一班人审视镇情,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整合资金260余万元,拓展香菇、山茱萸、畜牧养殖等6大类扶贫产业;发展标准化食用菌示范基地11处,建成扶贫车间6个,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70户255人,产业托管13户38人,转移就业41户48人;投资96万元,建成40KW村级光伏电站4个,受益贫困群众71户154人;投资200万元,在走马坪村高标准建成400吨位冷库一座,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菇农户均增收3000元;同时,围绕扶贫产业,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引导贫困户注册网店9家,开设微商35家,网上交易额突破1200万元,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有效转变。

    “目前,全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168户424人,累计脱贫359户1027人,贫困发生率由过去的12.8%降到1.9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县扶贫车间、爱心超市现场会在我镇成功召开,扶贫攻坚成效始终位居全县前列。”镇长马晓林说。

    民生事业增活力

    “这是我新建的房子,以前的房屋后有地质灾害滑坡,俺们组20多户现在都搬到这里了,真心感谢党委、政府为俺们老百姓办的好事!”家住通渠村通渠组的刘同文对记者说。

    站在该组对面的山坡上,俯瞰新建的移民搬迁小区和村小学,四排整齐的二层楼房规划统一,紧邻小区的镇第二中心小学已基本落成,正在进行室内外粉刷,今年秋季开学即可投入使用。

    这是今年该镇在民生工程建设上的项目之一。

    通渠村地质灾害搬迁区总投资1300余万元,于2017年正式开工建设,共拆迁24户,搬迁农户20户121人,恢复耕地8亩。2018年,投资327万元在搬迁区建设第二中心小学搬迁工程,已建成了1200㎡的教学楼。

    近年来,该镇相继投入125万元完成了初中教学楼改建工程,投入60余万元,维修校舍,提升了办公环境;新建了松树大桥、杨盘大桥,修整村组道路路基39.2公里,硬化道路5.4公里,新设道路护栏15公里,新建基站9个,解决了24个村民小组不通手机信号的难题;新建村级文化广场3个,开展了“星级文明户”第三届“五类标兵”等评选活动,表彰各类先模人物132人;完成农网电力改造24千米,新增变压器7台,安装路灯42盏;建设通渠村安全饮水工程1处,铺设通渠、烟镇、杨盘三村管网4700多米;争取资金20万元,实施了敬老院改扩建工程;投入14万元,扎实开展“两癌救助”、“临时救助”和“代理妈妈”等活动,资助贫困学生、困难群众、困难职工138人。

    “石界河镇牢固树立民本意识,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落实了一系列惠民政策,随着一大批民生工程的建设和完工,全镇‘民安、民和、民富’,整体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局面,乡村振兴势头正旺。”镇党委书记黄磊有感而发。

    ■专家点评

    产业扶贫需要做强县域产业

    □杨建国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笔者认为,产业扶贫是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统筹衔接的抓手。南阳西峡县石界河镇也正是通过将特色产业发展和贫困户结合起来,以爱心超市、产业扶贫基金、农村电商以及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形成了一套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统筹衔接。而石界河镇产业扶贫最大亮点是精准,石界河镇精准聚焦项目实现资金精准投入、精准使用,通过完善相关机制确保贫困人口精准受益,建立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的有效机制。

    对于石界河镇下一步产业扶贫升级的建议:

    首先,通过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引领产业精准扶贫,尤其是要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优品牌,努力为脱贫攻坚提供产业保障。

    其次,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助推产业精准扶贫。包括培育家庭农牧场示范带动,也包括组织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合作、订单合作、用工合作等多种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合作关系。

    第三,需要做强县域产业,只有在县域里把产业做起来,才能向乡镇和村形成辐射。乡村振兴,首先需要打造县域品牌,依托县域本土特色,做出具有县域代表性的品牌,以品牌的发展为抓手,再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最终带动乡村产业兴旺。

    (作者为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今报网商务合作招募中,诚邀合作伙伴,联系电话18737167215。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19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全网中心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