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栏目

守住方言

来源: 2018-10-12 01:07:39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霍政澍

    一样的方块字,不同人读出来却是不同的风味,所谓方言是也。

    中国是一个语音多元的国度,从关东大大咧咧的东北话,到皇城根下带着儿化音的京腔,再到水国江南温婉呢喃的吴侬软语……方言里沉淀的是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和精神风貌。普及普通话的文明进程之中,我们应呵护好文化的多样性,呵护好方言这份珍贵的文化记忆,传承保护好这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之营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留住未改的浓浓乡音,守住那份地域文化记忆。

    方言是人们割舍不断的情感纽带,乡音是人生漫漫羁旅中永恒的乡愁,是一个极有“认同感”的文化符号。崔颢写过一首广为人知的《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颇感寂寞的船家女在河面上似乎依稀间听到了久违的家乡话,便不顾矜持迫不及待停下船只,向对面船只主动问讯攀谈。一句乡音,让她瞬间穿越空间,感受到故乡的温热。诗人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漂泊半生的游子回归故里,陌不相识的儿童笑问客从何处来,相信诗人醇厚的乡音立马就会唤起故乡的认同感。中国有句古话“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乡之间的感情纽带就是乡音,泪汪汪的感情开关更是乡音。这就是方言的力量,带着故乡泥土的芬芳,柔软敏感伴随一生。

    方言是无比珍贵的民族文化财富,承载着民族地域文化的血脉,是地域历史文化的生动载体。

    地方戏剧一直充当着方言的生动载体。铿锵有力的“谁说女子不如男”、热情洋溢的“亲家母,你坐下”……这些被黄河之水滋润过的豫剧唱腔一经响起,每个河南人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听到,心中一定会涌起一股热浪。同样,京剧、昆剧、黄梅戏等,都拥有大量的铁杆粉丝,一句浓郁的地方唱腔一旦响起,便会让无数人沉醉其中。

    跨越历史和地域的诗词也与方言水乳交融,许多诗词只有用方言读起来才会押韵动听。譬如唐朝诗人金昌绪的五绝“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普通话读起来,韵脚不严,美中不足。后经考证,诗人为浙江杭州人,当时的江浙方言将“黄莺儿”读作“黄莺倪”,如此,立时便成一首音韵合拍朗朗上口的佳作。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只能用方言才能解读的文化“密码”,如当地民谣、顺口溜等,更是原汁原味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方言的魅力,当真是妙不可言。

    诚然,当今推广普及普通话极大地便利了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普通话和方言绝非势不两立,而是并行不悖,甚至是交融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方言以其特有的生动鲜活为人们喜闻乐见,一段时间后干脆被普通话吸收其营养收编其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增强自己的表现力。譬如埋单、打的、巴士、忽悠、敲竹杠等这些方言,早已经被“普通化”了。

    在学习工作中用普通话的同时,如果善于发挥方言的作用,作用会倍增。民国时期的赵元任精通十几个省市的方言,结果到哪里都会有老乡热烈欢迎,并纷纷引为自己人主动配合,赵元任的人缘、工作情况可想而知。善于利用方言的都是高手,当年的光武帝刘秀创业之时,常以官话正言训导众将,私下里却用老家南阳话与老乡耿纯一班股肱之臣叙谈,使得这班人肝胆相照肝脑涂地,上下同心君臣和睦。还有那个留下“四面楚歌”成语典故的战神韩信,更是将方言的力量用到了极致。方言的力量,当真是温情脉脉无人敌。

    让我们留住乡音,守住方言。让数千年的文化记忆根深蒂固于中华文化沃土中,以方言来滋润丰富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让方言映出一个乡土浓郁的中国、文化多样的中国、多姿多彩的中国!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今报网商务合作招募中,诚邀合作伙伴,联系电话18737167215。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19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全网中心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