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栏目

三代人的绿色坚守 带来今天申甘林带“生态富藏”

来源: 2018-05-25 07:13:31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昨天,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聚焦河南申甘林带,民权大地除了50多公里的黄河故道清流,还有申甘林带铺陈了24公里、6.9万亩的碧绿与槐花香。

    ?四月,民权县槐花季正在末尾,养蜂人即将收拾行囊向北,寻找陌上缓开的花田。养蜂人符品生已随多变的花季在祖国的山水之间兜兜转转了几十年,但是民权的申甘林带,却一直是他的一个特殊的记忆点。因为一眼望不到边的人工林,因为豫东特色的槐花饼,也因为相逢的林场人。□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陈思 通讯员 张增峰/文 记者 沈翔/图

    从黄沙漫天到绿树成荫 申甘林带是向荒芜的一声怒吼

    1855年,九曲黄河的突然决口改道,让世代生活在豫东平原的民权人一下子有点措手不及。这是黄河最近一次的改道,为豫东留下了千里黄河故道,也给民权留下了茫茫的沙丘。“大风起、飞沙舞,一年四季都喝土;狂风掀起茅屋顶,沙湮田垄禾苗枯……”这些押韵的民谣,音节里蘸满当地人面对风沙灾害时的无奈与悲凉。

    民权老农贺广翰说,曾经的民权一如曾经的兰考,“以前被风沙盐碱折磨得已经不知道什么叫辛苦了,反正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现在才觉得当时的日子真的难过。”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营造豫东防护林带,这就是民权林场的前身。现在的民权林场东西长24公里、南北宽2~3公里,核心区域人工林面积3万多亩,是全国四大平原人工林、亚洲十大人工防护林之一。但是在养蜂人符品生的记忆中,以前的林子,似乎比现在还要大。

    但是从1985年起,林木被大量砍伐、毁坏。据曾经林场派出所的老领导回忆,八几年的时候,情况尤为严重。1989年林场派出所递交给民权县委、县政府的报告显示,1988年1月到8月间,“毁林开荒1233亩,被盗伐、哄抢林木11711棵。”“因为林子面积大,距离村庄近,我们即便是白天黑夜倒班24小时巡逻,对于一些情况还是感觉到无能为力。”但是凭着林场人的不屈不挠的守护与打工潮的兴起,民权林场守护住了绿色长城!

    三代护林

    是向绿色的一生坚守

    刺槐有寿命,林场最早栽下的第一批刺槐已经更新,当前留存下来的是二代、三代甚至四代槐。而民权林场里,“三代同堂”造林、护林的又岂是少数。

    “30后”翟际法说:“我们恨不能黑天白日不睡觉。”“60后”翟鲁民说:“种树就是种钱,种树就是种福,种树就是种生命。”“80后”翟文杰说:“我觉得树也像人,一代一代更替。现在该是我们完成他们交付的使命了。”

    这是祖孙三代的独自呢喃,也是相互对话,守护申甘林带,成了他们另一种血脉传承的延续。

    民权林场84岁的退休老技术员翟际法依然清楚地记得当年的民权林场只有16个工人,加上一辆破自行车和一辆拉树苗用的马车。每天,他们天蒙蒙亮就带着干粮出工,渴了,捧上一捧黄河水就喝几口;困了累了,栽树栽到哪儿就在哪儿的沙窝里挖个地窨子,铺草而卧。“夜里得蒙着头睡,早上起来一抖被子几斤沙。”老翟说,有时,为了规划选址和拉运树苗,一天要走个三四十里地,脚上磨出水泡,咬咬牙一针挑破。

    翟际法的儿子翟鲁民1984年来到林场,最初在林场派出所当民警,在林场巡防护绿,后来被任命为分场场长、林场副场长。

    翟际法的孙子翟文杰今年33岁,从小在林场长大的他,大学报考了园林规划设计专业,毕业后毅然回到林场,现在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十多个年头。

    走过68年风风雨雨的林场,三代造林人一代接着一代干,战风沙、治盐碱,用青春和汗水乃至生命传承着生态坚守,铸成了这方“绿洲”。

    从生态旅游到林下经济

    青山绿水回馈的是生态富藏

    近年来,民权县委、县政府提出了“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建设构想,明确了“一廊连两园、一线牵多点、一带连全境”的大格局。以申甘林带为核心,以鲲鹏湖、秋水湖、龙泽湖组成的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着力打造连接湿地公园和生态公园的绿色廊道,并计划沿黄河故道两侧再造面积约3.6万亩的生态林带。

    2015年,民权申甘林带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生态公园,又获评“中国森林体验基地”称号。申甘林带的“绿色效应”不断惠及周边,民权县已成为全国艳羡的“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健康小城”。现在的申甘林带成了旅游观光胜地和“天然氧吧”,每到假日游人如织,人们信步其间,感受平原森林生态之美。

    四月闭幕,夜色合围时,翟鲁民还时常望着交错的树枝发呆。刺槐有命,一代代的刺槐、一代代的林场人老去。岁月无痕,只有黄河故道碧水微澜,申甘林带碧涛微漾,如同两管永生的笛音。林场人守护着申甘林带,申甘林带也抚慰着林场人的梦境。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今报网商务合作招募中,诚邀合作伙伴,联系电话18737167215。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19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全网中心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