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栏目

豫剧名家汪荃珍:不想成“角儿”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来源: 2018-05-21 06:12:23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5月22日晚,“荃珍溢香问风华——豫剧名家汪荃珍师生戏曲艺术传承演唱会”将在省人民会堂举行。演唱会上,刘粉霞、王玉凤等25名弟子将拜汪荃珍为师,这是她时隔六年后再次收徒。

    ?作为豫剧大师常香玉的徒弟,如今的汪荃珍已经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党委书记。她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有收徒?她对徒弟又有什么要求?恩师常香玉给她带来了什么影响?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

    梁新慧

    从艺三十多年

    至今只收了五个徒弟

    1963年,汪荃珍出生在驻马店正阳,受大哥大嫂影响,她从小就喜欢歌曲和戏曲。1976年,她考入河南省戏曲学校,师从豫剧大师常香玉,学习表演专业。

    自1981毕业后,汪荃珍一直在豫剧的百花园里辛勤耕耘。戏剧注重传承,然而,30多年来,汪荃珍只有5个徒弟。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收了这五个孩子后,对我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果收了徒弟而不能很好地传帮带,还不如不收。”说起深层次原因,汪荃珍坦言,她总认为自己的能力还带不了这么多学生,因为自己还在舞台上呈现新的艺术作品,还在琢磨着如何更广泛、更深刻地形成自己的风格。

    “常香玉先生是我的恩师,我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每个演员都有不同的特点,我要根据先生的条件和我的条件,在老师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表演特点。因此,这么多年来,我想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一个常香玉先生之后的表演体系。”

    放眼中国戏剧界,那么多艺术大家都在广泛收徒,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徒标准。汪荃珍一直认为,收徒就要对徒弟负责任,同时,徒弟也要对老师负责任。

    时隔6年后,汪荃珍决定再次收徒,而且选择在省人民会堂举行“师生戏曲艺术传承演唱会”这一独特的形式。

    “没有收她们之前,她们只能喊我老师,不让喊师父。很多学生说,老师,我们跟您学这么多年了,给个名分吧!所以,此次收她们为徒,也算是圆了她们长久以来的心愿。”汪荃珍说, 收徒仅仅是个形式,如何借助这个形式真正让孩子们站在舞台中间,让观众、专家、媒体去检验,是她十分在乎的问题。因此,她把省人民会堂这个大舞台提供给徒弟们,让她们展示水平,向观众汇报,让社会各界认识和见证。

    恩师常香玉曾说,艺术家永远也达不到顶峰

    1984年,21岁的汪荃珍进入当时的河南省豫剧一团工作,成为一名小演员。

    当时,为了传承发展豫剧,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建议下,常香玉大师举行收徒仪式,刚刚进团不久的汪荃珍十分幸运地成为常香玉所收的七个徒弟之一。

    “我只是个小演员,有这么一位恩师关怀,能够近距离学习,觉得荣幸得不得了。当时能够成为常香玉大师的徒弟,特别特别骄傲。”回忆起34年前的拜师场景,汪荃珍说,她们没有给老师送礼物,而常香玉大师给每位徒弟送了一盒磁带一本书,这本书里的内容,是常香玉大师的艺术总结和“红白花”(《拷红》《白蛇传》《花木兰》)的戏词。

    从拜常香玉大师为师的那一刻起,汪荃珍就立志要当艺术家,要当“角儿”,就如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不想成“角儿”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汪荃珍记得,常香玉大师对她们的要求极为严格。

    “在衣着打扮上,她要求穿得不一定好,但一定要干干净净。她不止一次地说,你们出入公共场所,一定要讲究,这是对艺术的尊重,也是对观众的尊重。她还说,当演员要学会观察生活,生活中有很多好素材、好老师,值得我们去重视。如果一个演员不重视这一点,就注定走不远。”汪荃珍回忆,常香玉大师把团结看得非常重要,要求徒弟们要相互团结,要看别人的长处。而在舞台上配戏,要像亲姊妹一样,才能有凝聚力,才能把一部戏揉在一起,才能给观众更好的享受。

    常香玉多次对汪荃珍说:“荃珍啊,艺术家永远没有顶峰,很多人说我是个’家’了,但我自己知道,我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永远也达不到顶峰。”

    在汪荃珍看来,恩师的教诲,除了艺术上的指导外,更多的是指导她做人。“老师真的把观众视为上帝,大小活动,她总会积极参与,满足观众的需求。”

    一个演员,要想成名成家,只能练、练、练

    几十年来,汪荃珍通过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今天的汪荃珍,已经成为知名表演艺术家,不但是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党委书记,还是“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她曾在多部舞台剧、电视剧、电影中担当主要角色,尝试不同艺术品类的表演形式并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在豫剧《审子辨奸》《百岁挂帅》《杀宫》《凤冠梦》《穆桂英下山》《破洪州》《香囊记》《花木兰》《儿大不由爹》《香魂女》《村官李天成》《风雨故园》《刘青霞》等剧中,她塑造主要角色,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的奖项二十余项,受河南省政府嘉奖并记大功一次,曾获我国“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 上海“白玉兰”戏剧艺术主角奖、美国休斯敦国际电影节“铂金奖”等荣誉。

    在汪荃珍看来,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和恩师的培养分不开。

    “我在河南省戏曲学校时,遇到了霍云景、宋桂枝、赵忠茹等老师。走向工作岗位后,遇到了杨兰春、葛珪章、朱玉双、宋桂玲等老师。后来又拜在常香玉大师门下。作为传承人,我一路走来,都是恩师们手把手传授、心与心相通的结果。而河南省豫剧院三团的陈新理、高洁、柳兰芳等艺术家,则是引领我走向现代戏的恩师。”

    在艺术之路上,汪荃珍对自己的要求极为苛刻。从进入戏校之后,她完成每一部作品,都要比其他演职员多付出十倍的努力。前几年排练《刘青霞》时,除了上午、下午、晚上同大家正常排练之外,她还会在早上6点、下午1点至2点、晚上10点至12点这三个时段,自己单独练习。

    “一个演员,要想成名成家,只能练、练、练。直到今天,一周七天我至少五天都在跑圆场(演员在舞台上所走的路线呈圆圈形,称为圆场。圆场的速度多为由慢到快,因此又称跑圆场)。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师父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只有练,舞台呈现得才能好看好听。”汪荃珍说,一个好“角儿”,绝对不是靠外围工作换来的,不是靠自己说出来的,也不是靠别人包装出来的,而是要在十三块板上(旧时舞台的称谓,因早期戏台多由十三块木板搭成)不断磨炼才能成功。

    豫剧名家汪荃珍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今报网商务合作招募中,诚邀合作伙伴,联系电话18737167215。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19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全网中心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