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栏目

河南两会关键词

来源:东方今报 2018-01-24 11:06:12
  • 关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维权

编者按

2018年河南“两会”已经开启,承载着群众心声、怀揣着发展良策,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们将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河南发展建言献策。今年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有很多首次出现的“新面孔”,他们的出现也为“两会”增色不少,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新面孔,听听他们的“两会声音”。

省政协委员史宝银: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向世界讲述中原故事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肖萌/文袁晓强/图

如何讲好河南故事,更广泛地传播河南好声音?这成为省政协委员、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史宝银的关注点。“我省的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更好地了解世界,世界同样需要更好地了解河南。”作为媒体人,史宝银期待面对当前新的传播形势,我省有关部门能更加重视河南国际传播的程度。

“国际传播是一种极具特殊性的跨国、跨文化、跨语言传播,在对象、内容、方式和语言调遣上都与对内传播有着很大的区别。做好国际传播,要适时转换传播观念,注重技巧和策略,使我省的国际传播贴近我省和世界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我省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和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将我省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故事讲好,讲精彩,讲得外国人乐于接受。”史宝银说。

史宝银建议通过不同的措施,调动大家传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强化我省的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我省是新闻资源大省,如何讲好、传播好,如何让外国人愿意听、听得懂,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还是源于讲的人,这也就迫切要求省内的高校应积极开展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工作。”史宝银建议,河南省应重点选取一到两所高校,开设专门的国际传播专业,有规模地培养贯通中西、外语水平高、沟通能力强、具备媒体运营能力的复合型国际传播专业人才。

省政协委员李花:动员青年志愿者参与传承非遗文化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

记者高冬丽/文袁晓强/图

地方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域内长期受到多方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特有的当地文化。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那么,对于文化大省河南来说,如何更好地传承厚重的河南地方文化?

在省政协委员李花看来,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国宝”的一部分,却常常处在被忽视、遗忘的角落。

对于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扬光大,李花建议青年志愿者参与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拯救、保护和传承工作。她表示,教育系统可以动员学校去挖掘更多喜欢传统艺术的青年志愿者走访身边的非遗技艺,报名学习。同时,志愿者们可通过多媒体新技术,让非遗技艺“时尚”起来,转换成数字资源后将更有利于保护和推广。

“青年志愿者可通过电子商务、手机APP搭建非遗产品销售平台,打造‘非遗+电商’的全新模式。”李花表示,这样可以打通整个非遗产业链,促进非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起河南,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有大批全国知名的河南企业、河南品牌、河南名人、河南英雄、河南正能量。”李花表示,这些都是河南地方文化的精神内涵。现在河南发展的步子越来越大,亮点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旺,影响越来越好,一个充满生机、正在崛起的新河南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李花看来,加强中小学河南地方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奠基工程,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行为规范和文化素养的养成工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她建议,在河南省教育厅2017年出台的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河南地方文化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列入中小学课程计划,同时增加其在中招升学考试中的比重。还应该推广“河南节”校园活动。

省政协委员崔秉哲:

重新规划小区建设时

要给养老留出足够空间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肖萌张静/文袁晓强/图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省政协委员崔秉哲建议,有关部门在重新规划小区建设时,要给养老留出足够的空间,真正落实“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要求。

崔秉哲介绍,根据河南省民政厅数据,截至2016年12月,河南老年人口1534万,占常住人口的16.1%。“我们河南省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空巢老人比例大,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很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他说,目前河南省养老产业、养老规模,以及养老的基础设施,与老龄化的发展是不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人员少,管理机构重叠较多,社会重视不够等方面。

他建议,社会各方面应对养老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培养医养结合方面的专业人才,有关机构要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对医养结合的政策在税收、规划、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尤其希望有关部门在规划小区建设时,要像社区幼儿园一样,给养老留出足够的空间。”他说,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让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能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文明,人民更加幸福。

关键词:城市发展

省政协委员吴颖:

在郑州建个铁路博物馆可中?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

记者高冬丽/文邱琦/图

郑州被称作“火车拉来的城市”。铁路带来了郑州的百年巨变,成就了郑州的城市气质和形象。在省政协委员吴颖看来,郑州在全国以铁路元素著称,建议建一个郑州铁路博物馆。

“郑州在全国以铁路元素著称,城市铁路底蕴深厚,在不同历史时期中都展现出鲜明的铁路特征,在郑州建铁路博物馆优势明显。”在吴颖看来,郑州在全国以铁路元素著称,从二七大罢工,到亚洲最大的火车编组站、中国铁路心脏,再到今天的中原“米”字形高铁网、郑欧班列……郑州铁路发展史,就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史。

为此,吴颖建议郑州市政府和郑州铁路局共同商榷建立郑州铁路博物馆的可行性。关于选址有三个地方可以考虑,一是充实二七纪念馆(交通便利、具有人文历史意义且客流量大)展物;二是在邙下脚下的黄河南岸(毗邻黄河风景名胜区,有铁轨,可摆放机车等实物);三是在黄河迎宾馆(大型会务中心,环境优美,也是河南对外的重要窗口)铁路专用线附近。

郑州铁路博物馆可以收藏珍贵的铁路老设备、老器材和历史图片,并运用沙盘、仿真科技、多媒体数字技术等现代化手段高标准建设,面向公众开放,将其打造为展示河南伟大建设成就的窗口、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

省政协委员郑高飞:

引导城市地下空间良性发展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

记者董彩红/文袁晓强/图

城市地下空间的有效开发利用,对节约城市用地、改善城市交通、减轻城市污染、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具有重要作用。省政协委员郑高飞特别关注这一问题。他介绍,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积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成为缓解城市土地供需矛盾、引导城市用地空间由粗放走向集约的重要途径之一。

郑高飞表示,经过调研,我省郑州、洛阳等城市公共地下空间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开发无序,且缺乏与周边用地的必要衔接,市区内公共地下空间的界定、开发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他建议,应首先确立地下空间开发的总体目标,建立与城市发展空间相适应,与地上空间开发相结合,以地下轨道交通为骨架,由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公共设施、地下防灾减灾设施和地下市政设施组成的复合型、现代化的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体系。在具体实施上,应该利用激励政策引导城市地下空间良性发展。郑高飞介绍,一些地区确定了市区地下空间的用地和登记办法,通过降低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金等方式,鼓励合理开发地下停车位、公共停车场(库)等地下建筑,加快开辟城市发展第二空间,在土地划拨、地价等方面进行创新,促进了地下空间开发建设。

关键词:全民健康

省政协委员夏先清:

在中原地区全面推进大健康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

记者高冬丽/文邱琦/图

在省政协委员夏先清看来,全民健康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和医养融合对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从源头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疗保险支出,全面提高社会生产力,助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他认为,我省可以充分发挥河南农业大省、中医药资源及文化大省优势,形成河南特色中医养生农业、工业与文化产业,提升我省优势资源产业的品位和国际竞争力。同时,在中原地区全面推进大健康,建立以生态循环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从而引领全国农业深层次技术革新等,建设倡导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此外,还要打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附加值,为将健康产业打造成为全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新动力、新优势和新的增长点,提供技术支撑。

他建议,以郑州大学的人才和资源、学科优势为主体,以“双一流”大学建设为契机,联合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全省相关科研院所、团队和资源,融合南阳宛西制药、河南民生药业等中药知名企业,建设“国家大健康发展促进工程技术中心”。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

省政协委员汪基德:

为进入“双一流”建设的高校

制定我省的“特区”政策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

记者张静/文袁晓强/图

2017年9月,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我省郑州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河南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在汪基德看来,这是我省高等教育发展遇到的一次新机遇,但也是新的挑战。“列入了‘双一流’建设名单,并不意味着已经是一流高校、一流学科。而且‘双一流’也不是一劳永逸的,2020年还要考核验收,若达不到要求,还会取消。我们河南输不起”。

对此,汪基德建议尽快为进入“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制定我省的“特区”政策,提供强力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财政支持力度,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强力资金保障。

“‘双一流’是一个动态工程,建议加大对我省优势特色学科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对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于B+及其以上的学科进行重点支持,争取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在学科建设上,汪基德建议我省进一步加大对“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财政资助力度,培养新的增长点。尤其是对上海软科排名靠前(前10%或前15%)的学科和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进入B+的学科加大支持力度,打造一流学科,使更多的学科或高校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

省政协委员刘国际:

建议对不同类别的高校

制定有差别的评估体系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

记者张静/文袁晓强/图

“双一流”建设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应用本科院校的建设。省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院长刘国际说起高校建设,他认为,国家要注意照顾到各层次的院校发展,建议对不同类别的高等院校制定有差别的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

刘国际说,二本三本院校承载着高等教育更大的责任,这类院校的学生数量占了高校在校生三分之二以上。“应用型院校总体规模很大,培养更多在一线工作的基础技能型人才,这是经济建设的基础。”在刘国际看来,现在一些应用型院校定位出现了偏差,盲目地跟着“双一流”建设要求自己。“这就把自己的位置放错了。”他说,应用型院校要更多地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定位。“每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更不能随意复制不同层次院校的发展模式”。

“现在,政府提出对高等院校分成高水平大学、特色骨干大学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三类,但在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上,对所有的本科类院校要求基本一致,这是不太合适的,也不太符合院校的定位。”从政策层面上,刘国际认为,政府不仅要对高等院校进行分类,在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的制定上也应有所差别,把权力下放给学校,才能真正促进各类学校发展。

责任编辑:
有新闻想爆料?请登录《今报网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拨打新闻热线0371-65830000,或登录东方今报官方微信、微博(@东方今报)提供新闻线索。今报网商务合作招募中,诚邀合作伙伴,联系电话18737167215。
  • 时政
  • 河南
  • 社会
  • 民生
  • 财经
  • 教育
  • 行业
  • 综合

东方今报|资源手册|呼叫中心|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19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东方今报全网中心  版权所有:东方今报社

关注我们